热词: 公交车站 酒店 餐饮 医院 更多
手机版 欢迎使用8684!
  • 概要
  • 地理
  • 经济

  紫阳是全国唯一用道教名号命名的县份,因道教南派创始人张平叔(号紫阳真人)在这里修行而得名。据《陕西通志》:“县南紫阳滩旁有三洞,乃紫阳真人所居,称为紫阳洞。县名本此。”
  紫阳县是陕西省安康市的下辖县,位于陕西省南部,汉江上游,大巴山北麓,西面与四川省万源市毗邻,东南方向与重庆市城口县接壤,全县辖 25 个乡镇,面积2204平方公里,人口 35 万。紫阳素有茶乡、歌乡、桔乡之称。紫阳历史悠久,文化积蕴厚重,新石器、商周、两汉都在这里留下了很多遗址。这里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地之一,红四方面军曾在这里播下革命火种。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政编码:725300。代码:610924。电话区号:0915。拼音:zǐ yáng xiàn。
  境内具有丰富的生物、水能、矿产资源。紫阳是全国迄今发现的两个富硒区之一,土壤含硒量平均为0.49PPM。紫阳富硒茶以其无污染及防癌、抗癌、抗衰老等特殊的保健作用而驰名全国,年产量居西北地区之首。富硒山野菜、富硒金钱桔等富硒系列食品开发已经起步,并具有相当规模。含硒、锌、锶等微量元素的优质矿泉水开发已经立项,建厂工作正在筹备。蚕茧年产量位居全省第二。矿产资源已查明的有40多种。毒重石(BACO3)为世界稀有,储量339万吨,办有化工企业2个。板石储量60亿平方米,居全国之首,1998年产量60万平方米。全部出口到英国、法国、德国、澳门、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出口量为全国第一。水能储量28万千瓦,可开发量21万千瓦,现仅开发利用5000多千瓦。
  境内交通便利,襄渝铁路横贯县境长达66.7公里,有7个火车站。公路通车里程1000多公里。河道通船100余公里。全县已通程控电话,并已开通无线寻呼台和移动电话。
  1997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2.96亿元,农业总产值2.42亿元,财政总收入2530万元,粮食总产量12.97万吨,人均占有粮食410公斤,农民人均收入922元。 该县文化积淀十分深厚,有“民歌之乡”的美称,紫阳民歌是陕南民歌中最有代表性的曲种。

 
    生物资源:紫阳境内生物资源得天独厚。尤其是以茶叶、蚕桑、柑桔、杜仲、党参、厚朴、天麻、绞股蓝、山野菜等为主的生物资源,在全国久负盛名。
 
    矿产资源:潜力巨大。现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矿产 23 种。其中瓦板岩的质量与储量堪称世界之最,被公认为是当代建筑材料之瑰宝而享誉海内外,产品远销美、法、英、澳、日等国家,倍受外商青睐;毒重石矿为全国稀有的第二大矿床,储量450万吨,是生产钡盐系列产品的优质原料;锰矿储量760万吨,亟待开发;无烟煤、石煤等燃料矿产储量为3.6亿吨;以钛、铌、铁,为主的其他金属矿产和以玉石、石灰石、大理石、粘土岩为主的非金属矿储量也极为丰富。
 
 

     2003年,紫阳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富硒生态经济强县的发展战略,全县人民抢抓中国西部大开发、山川秀美、南水北调工程的历史机遇,全面实施以富硒茶为龙头,以白山羊(畜)、秦巴硒菇、烤烟、药材为辅的产业工程、以退耕还林为主的山川秀美工程、以板石开发的矿产工程和以汉江保护、任河开发的水资源工程。现在,全县拥有老茶园7万亩,新建无性系标准茶园3万亩,有白山羊12万只,有优质桑园15万亩,秦巴硒菇种植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
 
     紫阳工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徘徊发展。本世纪初逐步步入正常轨道。经历了一段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手工作坊到现代企业的发展路子。初步形成了以特色资源为依托的矿产、能源、重化工和富硒食(饮、药)品加工四大支柱,进而成长为县域经济总体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纵观近年来工业经济的发展,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规模快速澎胀。以“十五”为例,到2005年底,全县工业总值达24521万元,较??速稳步提升。“十五”期间,全部工业年均增速25.1%。较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8.5%高出16.6个百分点,超“十五”计划设定增速2.8个百分点。规模工业达到12000万元,年均增速75%,五年净增3.7 5倍;质量不断提高。随着企业所有制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和技术革新,紫阳工业一反过去粗放型单纯出售资源的模式,正在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工业发展;结构日趋合理。通过近年来的发展,紫阳工业围绕矿产、水能、富硒生物三大资源开发,逐步形成了以紫阳天然板石、水泥生产为主体的建材工业。以水电、煤炭为主体的能源工业。以钡盐、锰金属、铁矿砂为主体的重化工工业和以茶叶、缫丝、富硒特色食(饮)品为主体的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四大支柱。打造出了板石、水电、钡盐、锰金属、水泥、煤炭、铁矿砂、茶叶、缫丝、富硒食品十大骨干产品,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发展动力日趋强劲。
      培育壮大具有市场竞争力和比较优势的特色工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要将着力点放在大力发展富硒产品、特色矿产等支柱产业上,在强支柱、抓骨干、求创新、强管理上下功夫,切实增强工业经济整体实力。一是大力发展富硒食品加工业。要紧紧扭住市场和规模两个关键,集中力量推进基地规模化、企业专业化、产品品牌化,建设绿色产业经济带,大力提升我县富硒食品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和经济贡献率。二是做大做强板石产业。紫阳是全国板石储量最大的地区,板石具有耐酸碱、耐腐蚀、纹理丰富、装饰效果好的特点。要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加强板石企业整合,强化品牌建设,扶强助优,改进开采工艺,提高成品产出,减少资源浪费,把紫阳建成全国板石生产中心。积极争取《紫阳天然板石标准综合体》国家认证,为紫阳板石直接出口奠定基础。要抓好板石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在新型建筑材料领域广辟途径,用板石废料加工工艺美术品、铺设街道,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好资源。三是搞好特色矿产开发。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切实抓好锰矿、毒重石、钛磁铁矿等特色矿产资源开发,促进集约经营,拉长加工链条,改进生产工艺,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创新能力,狠抓规模企业培育,尽快形成一批强势企业。力争经过三到四年的努力,形成10个规模以上的大型矿产品开发骨干企业,矿业产值达到4亿元。四是加快水能资源开发,加快在建电站建设进度,全力做好小水电上网的协调,使全县水电装机总容量达到15万千瓦。五是加大对工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建立工业发展专项扶持基金,对工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重奖,激发各级各部门抓工业经济的主动性。